相关推荐
- 2025-06-14 19:41:35 (76篇)改革工作经验总结合集
- 2024-12-10 14:32:30 (17篇)“放管服”改革工作经验总结合集
- 2022-05-16 00:59:16 “放管服”改革工作经验总结合集17篇
- 2023-12-22 11:21:43 (39篇)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创新经验理论素材合集
- 2024-12-15 21:13:50 (30篇)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合集
- 2023-07-18 12:46:21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经验交流合集15篇
- 2024-02-28 15:14:48 (39篇)共青团工作经验总结综述合集
- 2024-02-28 15:14:41 (34篇)2023年工会工作经验总结综述合集
- 2024-02-28 15:14:01 (20篇)2023年平安建设工作经验总结综述纪实合集
- 2023-10-18 11:17:59 (20篇)有关党建研讨发言、总结汇报、经验交流合集
- 2022-05-09 00:12:06 2021年换届材料合集24篇,含讲话、总结汇报、经验、理论等
- 2024-02-28 15:16:20 (75篇)2023年政法部门各类工作经验总结综述合集(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总结)
- 2024-04-28 17:07:27 (42篇)2023年政治生态理论材料合集(理论研讨发言、经验总结综述等)
- 2023-06-23 19:06:36 (50篇)关于党建品牌创建经验、总结汇报参考合集汇编
- 2024-02-28 15:16:37 (83篇)2023年驻村帮扶工作总结综述、驻村干部管理经验、驻村干部先进事迹合集

(88篇)改革工作经验总结合集
※改革经验合集※
旬阳探索“分中心+孵化平台+创新联合体”协同机制加快融入秦创原
近年来,旬阳市以在陕南率先撤县设市为契机,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2022年3月7日获批成立秦创原(安康)创新促进中心旬阳分中心,以旬阳省级高新区为主阵地,探索推行“分中心+孵化平台+创新联合体”机制,构建协同高效创新体系,向上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总窗口,向内汇聚各类创新要素,加速产业链创新链“两链”融合,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旬阳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0.75%,规上企业研发投入12640.2万元,占全社会研发支出比重的84.4%。2022年,经济增速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逆势上扬态势,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24%,旬阳高新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入选2022年度陕西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成为全省成长性最快的省级高新区之一。
建强综合型分中心,推动资源集约化利用。充分发挥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成立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工作专班,建强用好秦创原旬阳分中心,搭建对接秦创原总窗口桥梁纽带,推动县域科技资源、创新要素从粗放低端向集约精细转化,形成良好创新生态。功能布局融合。依托旬阳省级高新区,投资4290万元建成旬阳高新科创中心,作为秦创原旬阳分中心的主要承载地,科学规划、分区布局,集双创孵化、产品展示、政务服务、电子商务、检测
检验、财务金融、投融资、咨询培训、视频会议、网红直播、职工就餐等功能于一体,采取“五年免租、设施共享”方式面向企业开放使用,为市场主体赋能增效,该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政策系统集合。围绕创新平台建设、孵化载体融入、科技型企业培育、高层次人才引进、金融科技融合等,认真落实“秦创原70条”,配套出台旬阳加快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人才引进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奖补办法。比如,对科技成果在旬阳市域内转化的,依据转化企业纳税情况给予3年补助;对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攻关项目,给予科研经费总额30%且不超过30万元一次性奖补。供需匹配耦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加强与秦创原总平台对接匹配,组织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打破地域和层级限制,推动创新要素充分涌流。2021年以来,该市先后征集对接企业关键技术需求35项,获得授权专利27项,新增登记省级科技成果23项,旬阳领盛新材料科技公司异地研发中心、中科纳米公司工程中心等相继落户西咸新区。
打造一站式孵化平台,促进企业集聚化布局。积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建设县域承载、企业主导的专业特色孵化器,提供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实力同步跃升。引资混改建平台。通过苏陕协作对口帮扶引进江苏捷明乐集团有限公司,与旬阳市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混合所有制合作,注册成立安康市捷明乐装备工业有限公司,在旬阳高新区吕河工业园区投资5.5亿元,建设以县域特色产业技术为主攻方向,集研发、
中试、生活配套等于一体的一站式科创孵化平台,一期规划总用地面积5.9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78万平方米,采取以商招商方式签约入园项目36个,其中工业厂房空气净化设备生产、纳米粉体材料等7个项目已落地。优化服务育企业。加快科创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打造“旬速办”服务模式,将企业开办登记、银行开户、公章刻制、住房公积金和职工保险缴纳等业务窗口集中在一个工作专区,实现“一窗受理办结”、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全程帮办代办机制。引进金管家、云谷科技等10余家中介机构,为入园企业提供创新创业培训、审批事项代办、成果转移转化、投资融资评估、财税会计服务、项目可研编制、工程概算预算、招投标代理等第三方服务。2021年,认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1家,认定复审专精特新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2家;2022年以来,新增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康健生物、领盛科技2家企业已认定为瞪羚企业。高效对接转成果。依托科创园区孵化平台,建成中(小)试车间6150平方米,以企业为主体,形成“小试放大、中试量化、产业转化”创新格局。2021年以来,全市新引进加压破壁新技术提取黄姜皂素、阳光高热机等新技术19项,转移转化科技成果8项,成功破解单液流电池研发等7项技术难题,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59亿元,新增产值近8亿元。比如,博士后刘政研发的铅单液流储能电池技术被安康捷明乐装备工业有限公司承接转化,项目设计年产储能电池1M瓦时、产值1.8亿元;博士李洪涛研发的轻合金表面微弧氧化复合处理技术被陕西创投控股
集团有限公司承接转化,项目设计年处理轻合金处理件200万件、产值5000万元;博士费宗富研发的高效节能多头拉丝装备技术已与企业达成转化意向,催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
共建多元化创新联合体,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激发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专家工作站等组建创新联合体,改变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局面,促进产学研用融通,夯实产业集群化发展基础。联攻关键技术。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陕汽中创、太极缘、润农实业、巴山雪等20家企业与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理工大学等15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形成联合创新关系,采取“揭榜挂帅”等新型联合攻关模式,形成“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格局,攻克新型车用轴承座、加压旋转润药机等关键技术堵点20余项。比如,广誉远药业聚力攻关人参黄精茶、植物膏饮品等关键核心技术,领盛科技、亨通铸造、东信环保等企业开展差压铸造轻量化技术、高分子催化剂及功能分离材料、环境检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技术研发,均取得突破。联培主导产业。聚焦黄姜、拐枣等传统产业和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等支柱工业,以及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承接以产业突破为导向的科研任务,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迭代升级,助推传统产业转型达效、支柱工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成势见效。比如,旬阳领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安康市新型材料产业相关企业共同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研发的脱碳树脂产品入选2022年度陕西省重点新产品;旬阳拐枣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与韩国庆熙大学、西
南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深度合作,组建旬阳拐枣国际研发中心,加强生物提取等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拐枣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联育创新人才。建立政府和企业双向招引人才机制,采取柔性引才方式,聘任高校专家、教授到企业担任技术顾问或首席科学家,设立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室、专业导师团,全市新增复合功能分离材料、富硒拐枣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等“科学家+工程师”队伍5个,形成“一产业一院士专家工作站”,领盛科技、国桦农业公司获批设立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中科纳米、宝通汽车、润农实业等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规范提升,一批科技人才流向优势主导产业,该市入库科技人才59人,引进高级专技人才30人、外籍及海归博士3人、国内高校教授4人,引用秦创原高层次人才20人,创新创造活力不断迸发。
安康市镇坪县“休闲农庄+露营基地+人居环境整治”引爆乡村旅游热点
安康市镇坪县地处陕鄂渝三省市交界处大巴山脉、平均海拔1564米、森林覆盖率88.81%,拥有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长寿文化之乡、国家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以及自然国心、中药材之乡、盐道文化等“金字招牌”,尤其是在周边地区夏季普遍高温的情况下,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2摄氏度的镇坪是非常适宜避暑的胜地,
该县抢抓后疫情时代“就近旅游、就地休闲、就时度假”消费需求新变化,采取“休闲农庄(乡村民宿)+露营基地+人居环境整治”方式,丰富乡村旅游新业态,以休闲农庄(乡村民宿)满足居家康养和中老年休闲需求,以露营基地对接“90后”“95后”“00后”个性化、
舒适性体验,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康养旅游舒适度、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全县计划三年内打造100个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休闲农庄和露营基地,现已建成22个点位,吸引重庆、西安以及安康中心城市等地游客纷至沓来,夏季“一房难求”“一位难求”,2022年休闲农庄和露营基地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约2000万元,引爆新一轮乡村旅游发展热潮,为乡村振兴培育新动能。
注重品质抓升级,打造特色休闲农庄。围绕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美丽田园塑造风貌,深挖长寿文化、中药文化、盐道文化凝神铸魂,将原有农家乐和空闲房屋改造提升为独具特色、风格多元的休闲农
庄、乡村民宿,制定“金牌、银牌、铜牌”三个等级,并按标准配套硬软件,打造一批有故事、有品位、有乡愁的栖息地。茶旅融合养心。依托高山富硒茶园和茶文化底蕴,着力打造欣陕民俗园、枫树梁茶山休闲民宿等以“茶”为支撑的茶旅综合体式休闲农庄,配套建设茶楼、观光亭廊以及种植和采摘体验园等配套服务设施,游客通过游茶山、观茶艺、品茶香、论茶道、住茶舍,将生活节奏慢下来,体验田园之乐、修身养性之趣,当地村民也走出一条“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产业兴旺之路。药旅融合养生。充分发挥黄连、玄参、独活等道地中药材资源和中国药科大学定点帮扶的优势,在中药材种植基地周边发展特色农家乐和高山民宿,开发长寿宴、药膳、药饮、药浴等康养产品,为游客提供独特康养体验,带动腊肉、洋芋等优质食材和蜂蜜、五味子、乌鸡等特色旅游商品旺销,做靓“后备箱经济”。例如,城关镇友谊村有“中国黄连第一村”之称,种有黄连1.7万亩,通过招商引资在山腰开发建设大湖溪民宿产业园,建设14栋高端民宿;村集体将闲置的56栋土坯房统一回收改造为休闲农庄,再返租给村民开农家乐、办精品民宿,新建的露营基地可提供生日宴会、户外婚礼等服务,还有夜间烧烤、篝火晚会、露天KTV观影等,吸引多地游客前来打卡,构建起山上黄连园、山腰民宿园、山下科创园的融合发展格局。森旅融合养肺。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影响林木生长、不采伐林木的前提下,采用“针灸式”布局,嵌入钢构结构、简便式的林间民宿,植入特色餐饮、娱乐休闲等商业业态,开发森林游憩、户外体验、科普宣教等旅游产品,让游客在绿水青山中感受负氧离子,收“清
心养肺”之效。例如,钟宝镇新坪村红杉溪谷山庄利用集体林空间穿插搭建农家客栈、生态餐厅等装配式建筑,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坐卧山林中、隐居桃源外”的自然魅力。
注重体验强创意,打造时尚露营基地。瞄准“Z时代”新一代消费群体追求“有趣+好玩”的需求,以内容为王,靠时尚引领,一顶顶帐篷成为年轻人暂时远离城市喧嚣、缓解工作压力的“诗和远方”。布局顺其自然。在确保营地安全的前提下,将露营基地布局在道路、山地、森林、河谷、湖泊、农庄、园区、景区景点等旁边,突出随形就势、返璞归真,满足游客回归自然、拥抱自然的体验需求。营造体验场景。在露营基地建设中植入文化、艺术元素,打造有内涵、有仪式感且多元多样的露营基地,帐篷之外配套有烧烤吧、咖啡馆、音响灯光、露天舞台、蜂巢餐厅、儿童游乐、拍照打卡等设施设备,“露营+观影”让游客找回露天电影的怀旧感,“露营+音乐”给予游客畅快高歌的自在感,“露营+研学”带去游客探寻自然的神秘感,“露营+田园”丰富游客田园生活的体验感,“露营+亲子”充溢家庭欢乐感,实现从风景到场景再到情景的构建。例如,夏日星光、清凉e夏、干洲河水岔等露营基地初具口碑效应。爆点营销引流。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深受年轻群体喜爱的流量媒体中种草,精心制作宣传片、小视频,通过融媒体平台、官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增加曝光量。
注重保障优环境,培植乡村旅游优势。把好环境作为吸引力和竞争力,以优美人居环境为主题,优化营商环境、合作环境,为乡村旅
游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全力整治人居环境。以美丽乡村颜值厚植休闲康养经济和“露营经济”底色,按照“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要求,推进改厨、改厕、改圈、改风貌、改陋习、建院、建园、联心路“五改两建一联”行动,景观化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整治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完善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将路边、屋边、墙垛、栅栏及其他空间建成微景观,按群众意愿实现“改旧如旧、留住乡愁”,让游客享受镇坪优良生态环境带来的高品质生活。对休闲农庄(乡村民宿)特别是露营基地,引导游客培养文明、绿色、安全习惯,加强植物养护和设施环境维护管理,避免植被被过度踩踏,严格落实森林草地火灾防控要求和野外用火管理规定,防止出现“竭泽而渔”。与此同时,全链优化发展环境。县上一月一主题策划推出芍药花节、插秧节、百合花节、七夕文化节、长寿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举办长寿宴、疱汤宴、药膳节,与周边的重庆巫溪、湖北竹溪等地建立客源互联机制,在70%客源地的重庆巫溪联办“长寿镇坪·清夏康养”文旅推介暨招商活动;县政府与常州喜马拉雅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联合组建规划设计院,统一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设计规划、技术指导,共享大型施工设备,既节本增效、又错位互补。建成后指导经营主体依规依标设置功能布局,免费组织人员培训,提升管理运营水平,并按县上出台的《休闲农庄(乡村民宿)、露营基地奖补办法》,完善路水电厕及停车等基础设施,简化执业证照办理和各类办事手续,及时足额兑现奖补,让企业放心大胆敢投敢建;建立资源共有、产业共建、利益共享机制,全县58个村集体共与20家市
场主体合作,投资开办乡村民宿、休闲农庄、露营基地,探索独立自营、合作经营、托管运营等不同方式,辐射带动1500余名群众人均增收1200元,全县村集体收益455万元,实现企业发展、群众增收、集体壮大。例如,钟宝镇联合全镇8个村的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整合集体资金550万元成立林下康养旅游公司,建成林下旅游综合体红杉溪谷,整体打包给专业团队负责运营,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来干,盈利按约分成,运营以来给公司上交近120万元,8个村根据注资比例获得稳定分红,形成良好示范带动效应。
2、本文档共计 335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参考阅读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您所的下载资料在参阅完毕后必须在24小时内删除,否则产生的任何法律问题由您本人承担,与公文写作宝及其运营主体无关!